在新世纪刚刚到来之际,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第十个五年规划即将启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工作会议,1月4—5日在京召开。来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专家学者、各高校和研究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的负责同志200多人出席了会议。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龙新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董京泉、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蒋效愚及全国军事社科规划办公室、教育规划办公室、艺术规划办公室、教育部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出席会议。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王新华在会上汇报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工作实施情况,并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纲要》做了说明。
北京市自1983年开始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五年规划以来,经历了“六五”—“九五”四个五年规划,针对北京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先后设立了各类规划研究项目800多项,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有近百项研究成果获国家和北京市各类优秀成果奖,有许多研究成果直接为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了理论服务和智力支持。
在“十五”规划期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将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强调基础理论研究要瞄准学科前沿,争创全国一流;应用理论和对策研究为政府决策服务;要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知识的普及工作,提高全社会的社会科学知识水平;社科规划项目要突出首都意识,充分体现政治文化中心的特色。
据了解,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设有:特别委托规划项目、重点规划项目和规划项目。重点规划项目和规划项目将实行公开招标、公平竞争的原则。规划项目的立项数量将由“九五”期间的220项增加到400项,并将增强项目的资助强度。“十五”社科规划对学科分类管理方式和学科规划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并增加了学科规划顾问组,学科规划小组成员由原来的89人增加到116人,40-50岁的中青年学者占到50.4%。“十五”规划工作将于4月初完成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6月正式启动。
会上,龙新民代表北京市委市政府向到会的专家学者及社科工作者致以新世纪的问候并讲话。
此次规划工作会议讨论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工作纲要》、《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课题指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管理办法》。会议还向“十五”学科规划顾问组专家、学科规划小组专家颁发了证书;对“九五”规划的先进科研管理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